刘建宏关闭社交媒体评论,依然出席活动,高高在上的态度让人反感
刘建宏关掉评论区的那一刻,中国足球舆论场的脓包又一次被捅破了。
这位前央视名嘴最近栽在了一段关于“苏超”的点评上。视频里那句“没看到有人能把苏超这个事儿给说明白”,像根火柴,瞬间点燃了舆论的汽油桶。三百万粉丝的女网红冲上来直接让他“把臭嘴闭上”,各路自媒体闻着血腥味蜂拥而至,把他骂成了流量狂欢的活靶子。刘建宏的回应很干脆——关评。可耐人寻味的是,他线下活动照跑、商业合作照接,仿佛这场网络风暴只是隔靴搔痒。
表面看,这是刘建宏的“精英傲慢”撞上了大众情绪。 他点评时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,配上中国足球常年摆烂的现实,形成刺眼的讽刺画。老百姓早憋着一肚子火——国家队输得没底线,足协前赴后继地爆雷,整个足球圈公信力碎了一地。这时候任何专业声音只要沾点“说教味”,立刻被解读成“何不食肉糜”。更致命的是,当刘建宏们试图把民间草根赛事和足协扯上关系,无异于踩中球迷最敏感的神经,毕竟在多数人眼里,“足协支持”约等于“死亡通知书”。
但扒开表皮,真正的病灶在流量绞肉机般的网络生态。 那些冲在最前面骂刘建宏的网红,恐怕连苏超的全称都拼不全,更遑论看懂一场足球赛。他们像嗅到腐肉的秃鹫,发现“骂刘建宏=涨粉密码”的财富公式。于是专业解读被娱乐化肢解,严肃讨论沦为站队表演。当足球话题变成“公共痰盂”,谁都想来吐口唾沫赚吆喝时,关闭评论区反倒成了最后的自保——毕竟谁愿意自家门口天天被倒垃圾?
这场闹剧最荒诞的莫过于:真正受伤的从来不是刘建宏。 他关了评论照样走穴赚钱,网红们收割完流量转战下一场狂欢。而被牺牲的,恰恰是中国足球最稀缺的东西:理性对话的空间。当专业媒体人因怕被断章取义而沉默,当基层足球探索因惧怕舆论绑架而却步,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的情绪泡沫。就像当年他力挺付费直播遭群嘲,核心矛盾从未改变——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更多痰盂,而是重建信任的砖瓦。可惜眼下,连砌墙的铲子都被流量贩子们掰断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