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烦恼?

2025-10-31 04:19:13

烦恼是,例如,执着或欲望、忿怒、忌妒、自傲、自大,等等。有些烦恼会导致破坏性的行为,但也不是一定都这样。例如执着跟欲望可以有破坏性,例如去偷东西。但我们也有被爱的欲望跟执着,所以我们会为了被爱而去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不是破坏性的,它是建设性的,但它背后可能有烦恼:「我想被爱,请用爱回报我对你的好」。 又或以忿怒为例。忿怒可以导致破坏性行为,例如因为激愤而伤害甚至杀害别人。这是破坏性的。然而,比如说我们对特定体系或情境的不公义感到愤怒,故而着手改变之。改变不见得牵涉到暴力,但主要问题是即使作的是建设性跟正面的,动机还是烦恼。我们没有平静的心,因此即使作的是正面的行动,我们的心并没有很清明,情绪也没有很稳定。 这些例子中,我们有被爱的欲望,有希望消除不公的忿怒。这些并不是稳定的心或情绪状态,因此我们没办法很清楚地思考怎么着手达到所想。故而,我们没有自我控制。例如我们可能想帮某人做某事,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自己做。好比说我们有个已成年女儿,我们想帮她煮饭、打扫房子、带小孩,这些都可能是一种干扰。女儿很可能并不喜欢被指导怎么煮饭或怎么养孩子。但我们想被爱跟想要有用,所以我们强把自己推给她。我们是从事建设性的活动,但过程中却可能失去自制,最后结局反而会让自己觉得「我不如闭嘴,不要帮忙好了。」 即使我们真的以合宜的方法帮助了别人,我们也没有放松,因为我们期待回报。我们想要被爱,我们想被需要、被感谢。心里有这些欲望作为条件,当我们的女儿不用我们所期待的方式回应时,我们就会很不高兴。 这种烦恼的机转让我们失去平静的心跟自制,在为公义奋斗时看得更清楚。因为受不了不公义,我们感到很不高兴。以这种不高兴为行动的基础,我们行动前多半不会想得很清楚。所以常常我们并没有用最好的行动方式来带来改变。 简言之,不管我们是做破坏性或建设性的事情,如果我们的动机跟作的当下是有着烦恼,那我们的行为就会带来麻烦。仅管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所作的事是否一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,我们已经先给自己带来麻烦。这些麻烦不见得会马上发生;主要是用烦恼作为动机,会导致一种一再以烦恼行事的习惯,这是长期问题。最后会建立长期的烦恼驱动的强迫行为模式,我们从此难有平静的心。 一个清楚的例子:若我们以想被爱跟被欣赏的动机去帮助别人,在其背后我们其实是有不安全感。我们越是用这种动机去作善事,我们越不满意。我们不会感到:「现在我被爱了,这样够了,不需要更多」。我们不会满足的。而我们的行动会加强这种强迫思考的习惯:「我必须感到被爱,我必须自觉重要,我必须感到被欣赏」。你只会更加想被爱,但老是感到沮丧。你沮丧是因为当对方感谢你时,你却想着「他们不是认真的」。因此,永远都没有平静的心,只是越来越糟,症状不断重复。这就叫轮回—不自主地重复着问题。 当烦恼让我们去作负面或破坏性的行为时,就不是那么难以辨识。例如我们可能经常被惹到,因为我们经常被小事惹到,就会经常对别人讲难听的话。自然而然我们就不讨人喜欢,而且别人也不爱跟我们相处,我们的关系就陷入困境。这种状况很容易察觉。不过藏在正面行为背后的烦恼就比较不容易察觉了。我们必须两种都察觉才行。

縻军是什么意思
少年三国志零红将要多少元宝 红将花费元宝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