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天皇到底姓什名誰?
日本天皇到底姓什名誰?
文/郝祥滿
其實日本天皇也無姓氏
眾所周知,在日本「四民」之中的農、工、商三個階級在1868年「明治維新」以前既沒有姓氏,也沒有姓氏權。
其實在日本國內,此時沒有姓氏的也不僅僅是出自社會下層的農工商,作為日本最高貴的天皇一家也沒有姓氏,雖然天皇一室擁有姓氏權,但是他們家族中的人大多不願與貴族、武士一般取姓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
因為一旦擁有姓氏就標誌著他們從此脫離皇籍,成為一般的貴族或平民。例如源氏和平氏的祖先,就在脫離皇籍的時候獲得了「源」、「平」的姓氏,從此與皇室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。
與農工商等下層民眾不同的是,天皇家的成員擁有好聽的,有意義的名字,並且擁有類似如名字的封號等。天皇家的人一般取什麼樣的名字呢?
在儒家思想還沒有深刻影響到日本人之前,我們看到傳說中的天皇名字非常古怪。例如,第1代天皇神武天皇有三個名字,即「神倭伊波禮毗古命」、「若御毛沼命」和「豐御毛沼命」。第2代天皇綏靖天皇有兩個名字,即「神沼河耳命」和「建沼河耳命」。可能是傳說中的名詞,其真實含義,不敢妄加揣測。
自從儒家思想影響日本人之後,天皇命名時大多結合了儒家的價值觀,到了近現代,日本天皇對於命名絕對不是隨隨便便的,要翻檢中國的古典,當然也有日本的古典,但主要是翻檢中國的《尚書》、《詩經》、《禮記》等古典。即使是公主的名字和稱號也是非常認真的,日本公主一般都稱某某子,而且是不能和先人重複的,現在的公主名為「愛子」、稱「敬宮」(記不準?);貴族女子取名時也是如此。一般平頭百姓的女孩是不能隨便叫「某某子」的。「子」是一種尊稱,在中國《詩經》里子是對女子的美稱,也是對貴族男子尊敬的稱呼,到日本成為女子的專有。
我們說天皇的名字體現著儒家思想的影響,其理由就是日本天皇取名常選的字是「仁」字。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近現代的日本天皇,他們的名字總少不了一個「仁」字。第122代明治天皇,其名曰睦仁;123代大正天皇曰嘉仁;124代昭和天皇曰裕仁;125代平成天皇曰明仁。從他們的名字里反映了日本人對仁義道德的追求,某些天皇雖視「仁」為道德,而在實際行動,尤其是對東亞各國人民來說,缺乏的就是仁。
日本人也一直搞不清天皇「姓什名誰」?
儘管在日本人心目中,天皇是神,現身為人的神,即日語所謂的「現人神」,但幾乎所有的日本人不知道天皇姓什麼?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問題。
何以如此說?因為北宋中期以前,日本使者每來中國,中國的皇帝總要問他們這個問題:你們的天皇姓甚名誰?這時日本使者總是答不上來,於是胡編亂造,於是中國史書記載不一而足,這就說明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不知道,原來日本天皇本無姓氏。如《新唐書》和《舊唐書》中記載為「其王姓阿每(日語讀ame)氏」,這顯然是日本使者急中生智的回答。
宋朝初期,日本僧人奝然來貢獻,雖然是有備而來,當宋太祖問他日本國王姓什麼時,他還是在筆答中說:「以王為姓,傳襲至今王六十四世」。
這樣一來中國人也許會迷惑了,難道是姓「王」嗎?似乎又不像。日本有「林」姓、「秦」姓等單姓,卻沒有「王」這一單姓。
中國人最早是什麼時候知道日本天皇「無姓」的?
由於日本使者的回答前後不一,宋代中期以前的中國人不知道日本天皇沒有姓。關於日本天皇有沒有姓,或者姓什麼,早期的中國史書一直說不清楚,中國史書明確記載日本天皇無姓是在宋朝中期以後。
中國人搞清楚這一問題還是日本僧人成尋於1072年來中國之後,他在天台縣衙答覆天台縣太守所問皇帝姓名時,才給了一個正確的回答:「帝王無姓,雖有名,庶人不知。」後來宋真宗問他的時候,也是這樣回答的。
《宋史》和成尋的日本《參天台五台山記》的記載同時也說明,很長時間連日本人也搞不清楚他們的天皇到底有沒有姓。
日本天皇為什麼可以「無姓」?
實際上,自古以來日本天皇就沒有姓,直到今天日本天皇還是有名無姓,這也並沒有給他們一家帶來不便,據說他們一家連身份證都沒有。日本就他一家有資格做天皇,也只有一家做過天皇(此所謂「萬世一系」是也),天皇有沒有姓也就無關緊要,可以說有名無姓是天皇的特權。
不過,日本天皇「無姓」無疑說明他的祖先是「無父」的,說得難聽一些是「無種」,是「雜種」、「野種」,當然我這裡並不是罵日本天皇,也毫無冒犯天皇的意思,特此申明,我不喜歡罵人。幾乎所有的民族都經歷過一個「無父」、「雜種」的階段,即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階段,日本和天皇家族也不例外,因為在母系氏族社會人們只知其母、不知其父,姓氏的確認是進入父系社會以後的事。645年「大化改新」以後相當長的時期里,日本都還是流行「走訪婚」(具體參見本人的著作《日本人的色道》),天皇和貴族經常夜裡走訪女人,如此生下的孩子(王子)很難說就是純種。
前面說到天皇可以無姓,天皇家族可以有姓。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必須有姓呢?通常無姓的是天皇的直系嫡系子孫(不出意外通常是嫡長子一門),至於其旁系子孫,過「五服」以後,也就是說天皇的庶子五代以後的子孫要脫離皇籍,這個時候由當時的天皇賜姓,例如平氏、源氏,就是在脫離皇族的時候獲賜的姓氏。
如果這些庶子庶孫不脫離皇籍,皇室成員太多,享有特權的人太多,朝廷的負擔就太沉重了,他們獲得賜姓脫離皇籍可以減少國家的財政支出。
推薦閱讀: